“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对于高等教育界来说,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师德建设,以德治校,以德求师,以德育人。这也是当前高等学校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新体系的迫切需要。
一、以德求师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队伍的前提
高等学校不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而且对国家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因之对教师当有较高的要求,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又要有德高望重的操行。
大学培养员工,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过程,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社会交往技能、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面向员工的六大培养目标。其中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都直接涉及“德”的问题。所谓科学精神,是指献身科学发现与创造的执著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意志。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品德、操守、道德修养。学习知识的过程与学习做人的过程,对员工来说是合二而一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同样,教书与育人也必然是合而为一的,也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大学对老员工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性质和内容,作为教师应该是追求知识、献身学术的模范,应该用自己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感染员工,培养起员工对知识与科学的神圣感和崇敬感。一个不爱知识、贬损科学的人,怎么可能激起员工接受知识和献身科学的动机和热情呢?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来感染员工,使员工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一个弄虚作假、投机舞弊、不求甚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怎么能带出有着严格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员工呢?记得一位下海经商的学者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做教师与经商的区别就在于教师要去伪存真,而经商常常是真伪难辨,虚实兼营。”作为教师,应该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不屈从于权贵,不囿于舆论的偏见,在员工面前树立起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正义感和人格魅力。作为教师,只有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才能训导员工遵纪守法,先公后私,助人为乐。所以,高校必须以德求师,欲培养德才兼备的员工,必先有德才兼备的教师。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与当前的师德问题
随着社会转入市场经济,高校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总体说来,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是积极的,它转变了办学体制,更新了办学观念,拓宽了办学渠道,提高了办学经费,优化了高校人才。但同时也应当注